1双电层
金属晶体点阵上的质点离开点阵成为离子,则需外界做功。当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时,若金属表面的金属正离子由于受到溶液中极性分子的水化作用,足以克服晶体中原子间的结合力,就会进入溶液成为水化阳离子,而金属表面产生的电子积集而带负电。于是在金属与溶液界面上形成所谓“双电层”,如图a所示。
锌、镉、镁、铁等在酸、碱、盐类的溶液中均会形成这样的双电层。反之,若金属表面与电解质溶液相互作用,不能克服金属晶体原子间的结合力,就不能使金属离子脱离金属,于是电解质中金属正离子沉积在金属表面令其带正电,而紧靠金属表面的溶液积集阴离子带负电,从而形成双电层,如图b所示。另一种情况是,当一些正电性金属或非金属(如石墨)在电解质溶液中,既不能水化成正离子,也无金属离子沉积于其上,则会形成另一种双电层。如将铂放入溶解有氧的水溶液中,铂上将吸附一层氧分子或原子,氧从铂上取得电子并与水作用生成氢氧根离子,令溶液带负电,而铂金属失去电子带正电,形成双电层,如图c所示,这种电极称氧电极。若溶液中有足够的氢离子时,也会夺取铂的电子,使氢离子还原成氢,此时金属铂带正电,而紧靠金属的液层带负电,这种双电层构成的电极称为氢电极。
2电极电位
由于双电层的存在,令金属与溶液产生电位差,此电位差就称为该金属在该溶液中的电极电位。这种电位差目前无法测量和计算,但可通过与特定的参比电极组成的无液接界的电池,并测量其开路电压或电动势,从而可得到一种可以表征电极体系氧化还原能力的号数——相对电极电位,即简称为电极电位。
国际上较通用电极电位定义是:任一电极M与标准氢电极组成无液接界电位的电池,则M电极的电极电位即此电池开路的开路电压。
式中: 、 分别为M电极和标准氢电极导线引出线的内电位; 为电极电位;V为电池的开路电压,其正负号与M电极在此电池中导线的极性相同。
3平衡电极电位
当离子电荷与物质从金属向溶液迁移的速度,与溶液向金属迁移的速度相等,即达到电荷平衡与物质平衡时,称为热力学平衡状态,此时的电极电位称为平衡电极电位。金属的平衡电极电位大小与金属离子的浓度、温度等因素有关。其近似值可由能斯特(Nernst)平衡电极电位方程式表示
或
式中:E为平衡电极电位; 为金属的标准电极电位;R为气体常数,8.31 J/度;T为绝对温度;n为金属的离子价数;F为法拉第常数,96500;C为金属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(或活度)。
当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 C=1 mol/L 时,lnC=0,此时电极电位与标准电极电位相等,即 E= 。所以,标准电极电位就是把金属浸入自己离子浓度等于1 mol/L的溶液中时,该金属的电极电位,故不同金属具有不同的电极电位。换句话讲,标准电极电位是指参加电极反应的物质都处于标准状态:即25℃,离子活度为1,分压为1大气压时测得的电位(与氢电极比较)。不同金属电极电位值如表所列。标准电极电位属于平衡电极电位。
氢的标准电极电位 将镀有一层蓬松铂黑的铂片放到氢离子活度为1的溶液中,通入以分压为一个大气压的纯氢气。氢气吸附于铂片上,氢气与溶液中氢离子之间建立起平衡,它的电位定为零。比氢的标准电极电位负的金属,称为负电性金属。负电性强的金属,受腐蚀性也愈大。比氢的标准电位正的金属,称为正电性金属。
3非平衡电极电位
如果在电极上失去电子靠某一电极过程,而得到电子则靠另一电极过程,即此时电极处于非平衡态,其电位称为非平衡电极电位。其电极过程可表为
非平衡电极电位可以是稳定的,也可以是不稳定的。